看完世锦赛,球迷集体喊话:中国女排真得靠球星!
2025年女排世锦赛刚落幕,意大利女排以7战全胜的姿态,把冠军拿得干脆利落,阵中奥罗不仅是最佳二传,还直接拿下MVP,她那份掌控比赛节奏的能力,没人质疑。可真正让这届比赛引爆球迷情绪的,不只是冠军归属,而是另一个刺眼的现实:中国女排,连八强都没进。
第九名,这是2010年以来中国女排在世锦赛上的最差战绩。对比一下,法国女排靠着卡绍特打关键分,逆转中国队拿下第二局;而中国队,连一个关键时刻能站出来拿分的人都没有。球迷一句话总结——没有球星,真不行。
这不是一句情绪化的抱怨,是整个比赛用结果说话的总结。你看,土耳其女排靠着瓦尔加斯,一路杀进决赛,拿了亚军。巴西有加比,稳稳收下季军。就连日本女排,靠着石川真佑也打进了前四。再看曾经的“鱼腩”瑞典女排,因为有了哈克,硬是冲到了第19名。
比赛赢球靠整体,但到了关键球,靠的是那一个人能不能把球扣下去。这届世锦赛,就是一场“球星影响力”的大型实战演习。没有球星的队伍,到了关键时刻只能靠命运。
展开全文
再翻翻中国女排的历史,每一次登顶,背后都有球星撑场。郎平、赵蕊蕊、冯坤、张萍、朱婷,哪一个不是能一锤定音、能在关键分上站出来的人?2003年世界杯,赵蕊蕊拿下最佳扣球奖,扣球成功率61.34%,高出第二名整整7个百分点。那是碾压级的存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朱婷几乎一个人把对手扣服了。
但现在,中国女排的指导思想变了。赵勇上任之后提出打“整体排球”,意思很清楚:不要球星,靠系统。助教杨昊也公开表示,“我们靠团队”。但球迷不买账,成绩出来了,问题也摆在台面上了。
打整体排球没错,但“没有球星也行”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自我安慰。如果真不需要球星,为什么别的球队都把核心球员当宝?塞尔维亚因为博斯科维奇受伤,直接掉出前八。这不是偶然,是规律。
更让人疑问的是,这届世锦赛,朱婷和袁心玥都没上。李焕宁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用她们是巨大的浪费。”他甚至预测,2026年亚锦赛,朱婷应该会回归国家队。球迷听了这话,纷纷点赞。不是迷信明星,而是现实摆在眼前:关键分没人打,比赛根本没法赢。
当年中国女排能拿“五连冠”,靠的不只是训练和团队,还有场上能把球扣死的狠角色。没有球星,打得再整体,终究缺了那一口气。
法国那场比赛就是个缩影。第二局,中国队两次拿到局点,都没能把握住。反倒是法国靠卡绍特连续得分拿下这一局。要是那局赢了,整场比赛走向可能完全不同。谁也不是没拼命,但拼到最后,差的就是那一下。
现实也很清楚:中国队不是没有好球员,是没有被放上舞台的机会。朱婷在哪儿打联赛?在意大利科内利亚诺,和哈克做队友。这不是状态不行,是根本没用上。
2026年亚锦赛将在中国举办,这是通往洛杉矶奥运会的关键一站。日本女排摩拳擦掌,中国女排如果继续坚持“不要球星”的打法,怕是连亚锦赛冠军都难保。
球迷不是非要看某一个人,而是想看到“关键分有解法”。比赛不是演讲,靠的是硬分,硬碰硬地打。
现在,这份成绩单已经写明白了:中国女排,不能再绕开球星这个话题了。朱婷和袁心玥,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时。
第九名不是终点,但如果还不改变,那才是滑坡的起点。球迷的喊话,从来不是情绪,而是对一支曾经站上世界之巅的队伍,最真切的期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