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训练场上,15岁的李明(化名)正与当地球员进行对抗训练。作为万达"中国足球希望之星"项目选送的第三批学员,他已经在这片欧洲足球沃土上度过了两年时光。"刚来时连教练战术板都看不懂,现在能踢上地区联赛了",这个北京男孩的进步,正是万达集团足球青训战略的缩影。
首批学员张玉宁(现效力于北京国安)回忆:"最困难的是适应欧洲的训练节奏,他们12岁孩子的对抗强度堪比我们的青年队。"项目负责人王涛透露,小球员们每天要完成3小时训练+4小时文化课,周末还要参加地区联赛。这种高压环境让60%的学员在首年就被淘汰。
梯队 | 成材率 | 典型代表 |
---|---|---|
2012-2015届 | 18%职业球员 | 李昊(西乙B联赛) |
2016-2019届 | 27%职业球员 | 王梓(德甲U19梯队) |
这种"整建制留洋"模式正在改变国内青训生态。上海某足校教练坦言:"现在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有欧洲合作通道的机构。"但专家也指出,单靠企业投入难以持续,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球员回收机制。随着2026世界杯扩军,这些在欧洲淬火的小球员,或许将成为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新希望。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梅西,但这段经历会让他们终身受益"——前西班牙青训总监冈萨雷斯评价中国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