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丑效应 | 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不懂取舍

admin 5613

0 1

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心理学上对上文的现象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优秀的人通常给人一种不真实的,不可亲近的,冷漠的和“非人类”的感觉。人们对于这样的形象不是真正的接纳和喜欢,而是持有距离的敬而远之或敬而仰之。偶尔的失误则有可能打破这种印象,让能力出众者更有“人味儿”,也更“接地气”。

另一种解释则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角度出发,认为通常情况下,人们喜欢有才能的人,才能与被喜欢程度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如果一个人的能力过强,过于突出自己,强到足以使对方感到卑微、无能和价值受损,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相反,一个犯小错误的能力出众者则降低了这种压力,缩小了双方的心理距离,保护他人的自尊,因而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

0 2

“出丑效应”不是万能公式

当然,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极复杂的,“出丑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并有其发生的限制范围。

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结果公开后,又有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丑效应”直接受性别角色、犯错的严重程度、自尊心和相似性的影响。

在性别方面,男性更倾向于欣赏犯了错误的卓越人才;而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失误的人。

在严重程度方面,如果失误过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只是碰到杯子,杯子里的咖啡却安然无恙,那么“出丑效应”基本不会发生。

在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者,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失误的人,而低自尊的和高自尊的人则都更偏爱完美的能力出众者。

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中等自尊心的人,自认为与才能出众者相去不远,才能出众者有错误,会使双方的距离缩短;高自尊心者认为,他们与才能出众者平起平坐,因而不需要通过对方的失误来调整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对于低自尊者,能力出众者遥不可及,双方的距离更大一些,反而更加能够减少相互比较所产生的压力。

在相似性方面,如果出丑的人的意见、看法与我们高度相似,那么我们则更倾向于轻视以及贬低对方,“出丑效应”不适用。

0 3

不完美,自有完美之处

世人都向往完美,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人生的完美之处正在于它的不完美!

其实最完美的事物谁都无法想象,也永远想不到。

一个男人在一家婚姻介绍所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当他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之门,这样一路走下去,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虽然这只一则笑话,但是它却能说明一个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在很多人眼里,追求完美才能达到优秀。事实上,追求完美和达到优秀是两回事。

因为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总是对自己或他人要求很高,所以难免会陷入沮丧的情绪之中。

更糟糕的是,一旦你陷入进去,不但对自己的处境浑然不觉,而且还心甘情愿地折磨自己,以至于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0 4

之所以追求完美,是因为不懂取舍

不完美并不等于做的不好,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很多的东西。

曾经有一个圆,因为缺了一角,所以很不快乐,于是,他动身去找所缺的一角。由于缺了一角,他没法滚得太快。他有时候会停下来和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的芳香;他渡过海洋和湖泊,穿过沼泽和丛林,翻越丘陵和高山;最愉快的是他和蝴蝶一起嬉戏的时光。

终于有一天,他遇上了最合适的一角,总算找到了,他感觉真好。他把一角装上,成了一个完美的圆。他一路高兴地唱“我找到了我失落的一角”。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和小虫说说话,停不下来闻闻花香,停不下来和蝴蝶嬉戏,最后他再也不能歌唱了。

他开始明白了点什么,停了下来,把那一角轻轻放下,从容地走开,又开始了一路的歌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很多的东西:比如快乐。

0 5

效率低下,有时是因为过分追求完美?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需要完成的事情往往是无穷尽的。有的朋友往往会因为过度追求完美而陷入怪圈,一个劲地跟自己较劲,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办事效率低下。

我们都明白,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在所有的方面都做到最好,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慢,就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打磨细节。

但是对于同样一份工作,别人可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完成,并进入下一个阶段。

而你在追求完美的时候却需要花费别人数倍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这就意味着,时间久了之后,会被同样起点的人远远地抛在后面。

我们做工作,不是在做艺术品 ,我们需要的是更好更快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不是在细枝末节上都要求完美的完 成工作。

而且,就算是做艺术品,无论是做得如何精致,仍然是会有瑕疵。

0 6

该“出丑”时就“出丑”

完美主义者中很大一部分,都存在一个思维方式上的缺陷:看问题过分简单粗暴化,非黑即白,没有缓冲区也没有过渡环节。

并且我们得承认,很多完美主义者其实个人能力是很强的,往往是超出一个群体平均水准的。但是,这样的思维习惯会让个人能力很强的他觉得,一切都可以如他所愿般理想化,包括每一个细小的步骤,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是如此。

可事实上呢,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现实里总是会有许多无法完美解决的事情。

不妨尝试以下方法,适当出出丑,为自己减压,避免陷入完美主义:

一是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出现不满足、逐渐焦虑的情绪时,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可以了,要停下来了。

二是做好心理预期。譬如这件事做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这件事做五遍最多了……

三是多交流多倾诉。多多和人进行交流倾诉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辅助治疗。

四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如果有一件事你怎么做都觉得不够完美,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你有较多的可支配的时间。

1

讲 师 简 介

涵淇,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在职研修生。师从北京市原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金声学习全人心理学。全民阅读宁夏青少年阅读会名誉主席。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注册语言表演教师。

推荐: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周保

李昕阳

子峰

银川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雅宁

银川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陈广丽

巧遇

银川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小静

银川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

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马佳

吕萍

本文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号文章,欢迎转载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