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坚强
中文名:曼特奥·米切尔
英文名:Manteo Mitchell
出生日期:1987年7月6日
美国田径队员,短跑运动员
米切尔 断腿之后的狂奔
美国选手曼·米切尔在参加伦敦奥运会4×400米接力半决赛时腿部骨折,在那种剧烈的痛苦下,米切尔坚持跑完了全程,并让美国队以小组第二名的身份杀进了决赛。
25岁的米切尔之前在奥运村曾从楼梯上不幸摔倒,当时以为只是轻伤,但这为他之后的比赛埋下了隐患。在半决赛出发之后,他觉得疼痛剧增:“我甚至都能听见骨头断掉的声音,我甚至疼得已经喊了出来,但现场太吵,根本没有人可以听到。而在那时,我所想做的也只有立刻躺下来,那感觉就像有人在狠咬我的腿。”
可想到自己是在作为团队的一员参赛,他没有选择放弃:“我不想让其他三位队友失望,让美国队失望,所以我选择继续奔跑。但令我惊讶的是,我竟然用一条骨折的腿跑进了45秒。”虽然知道自己的腿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问题,但身为第一棒的米切尔跑完之后还一瘸一拐地走到场边,看完比赛并确定美国队晋级后,才去看医生。几个小时后,X光检查结果证实他的左腿腓骨确实已经骨折。
由于赛前另一位美国400米名将梅里特(微博)也因伤无缘奥运,米切尔骨折之后美国队的实力大大受损,最终在决赛中只收获了一枚银牌,米切尔则戴着护腿站在场边看完了队友的比赛。虽然多年来在这个项目上的垄断被打破,但米切尔为自己赢得了一块体现奥运精神的金牌。
关键词:梦想
中文名:哈马杜·吉博·伊萨卡
英文名:Hamadou Djibo Issaka
出生日期:1977年
尼日尔代表团队员,赛艇运动员。
伊萨卡 孤独但不孤单的英雄
来自尼日尔的赛艇运动员哈马杜·吉博·伊萨卡在伦敦奥运会前只接受了3个月的专业训练,在他干旱的祖国,从事水上项目是一件谁也不敢想象的事。35岁的伊萨卡曾经是游泳运动员,离不开水的他如今又选择了赛艇。在训练中2000米的比赛距离,他只完整划过六七次。但凭借一张外卡,他代表自己的国家来到了伦敦。
没有教练、队友,伊萨卡作为尼日尔赛艇队的唯一成员开始了比赛。“我以前只划过木制的渔船。记得我第一次坐在赛艇上时,没有掌握好平衡就翻船落水了。”虽然如今伊萨卡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平衡,但同其他选手相比他的实力还是要差了不少。在他参加的赛艇男子单人双桨2000米复活赛中,倒数第二名选手划过终点时伊萨卡还远远落后。但全场观众在现场播音员的带领下开始为他加油,在掌声中伊萨卡艰难地划过了最后400米:“当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非常高兴,要知道这对我来说并不容易。能够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觉得自己太伟大了!”
最终伊萨克的成绩比多数对手整整慢了一分多钟。虽然表现糟糕,但这次经历给了伊萨卡更多力量:“我需要很多勇气来完成比赛,这里有许多人给我鼓励,真的很感谢他们!”他已经决定自己会继续赛艇训练,今后还要教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
关键词:激励
中文名:萨拉·阿塔尔
英文名:Sarah Attar
出生日期:1993年
沙特代表团田径运动员
阿塔尔 最慢的人值得尊敬
在现代奥林匹克的历史上,伦敦奥运会是第一次所有的代表团都派出了女性运动员参赛,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文莱这三个国家都是第一次派出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萨拉·阿塔尔就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一员,她和女子柔道选手沃丹·沙赫卡尼是沙特阿拉伯代表团首次派来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
阿塔尔参加的项目是女子800米,预赛中这位20岁的姑娘戴着白色头巾、身着绿色长袖上衣和黑色长裤。最终她以2分44秒95的成绩排在小组最后一名,与小组第一名相差40余秒,但这并不妨碍她成为当场最受欢迎的运动员,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潮水般涌向她。阿塔尔说:“得到这样的支持,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忘的经历,我太兴奋了!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带来改变。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真的是难以置信的一次经历。”
阿塔尔拥有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双重国籍,她是美国佩珀代因大学的一名学生,主攻艺术专业,并获得过奖学金。阿塔尔明白自己的这次伦敦之旅远比跑出一个成绩要更加重要:“对于沙特阿拉伯的女性来说,我的参赛经历可以激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成为运动员,也许下一届奥运会上,我们就会有支强大的队伍。”
对于20岁的阿塔尔和16岁的沙赫卡尼来说,她们的奥运之旅才刚刚开始,对于全世界的女性运动员来说,新的历史篇章也刚刚展开。
关键词:毅力
中文名:特拉维斯·史蒂文斯
英文名:Travis Stevens
出生日期:1986年02月28日
美国代表团柔道运动员
史蒂文斯 流血不留遗憾
男子81公斤级柔道半决赛上,美国人特拉维斯·史蒂文斯在与卫冕冠军德国选手比索夫的交战中多次受伤,眉骨、眼角和嘴里都有鲜血流出。他用绷带对伤口进行简易处理,再次顽强地重回赛场坚持比赛,面对强大的对手,史蒂文斯咬牙坚持到底,没有丝毫的退缩。最后在终场比分相同的情况下,史蒂文斯被判负于了德国选手比索夫,失去了晋级决赛的机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史蒂文斯正是输给了比索夫。四年来,史蒂文斯艰苦地训练,只是为了能在伦敦复仇。而且一年前在一次国际比赛中他已经战胜过比索夫,让他增添了更多信心。当脸上已经缠满了绷带,史蒂文斯还是不愿意放弃:“我感到德国选手开始疲惫了,医生在劝我,但我必须战胜他,所以我又回到了场上与他战斗。”
但这次他还是输了。带着一身的伤痛,史蒂文斯坚持到了最后一秒。虽然比赛结束时两人小分相同,但三名裁判还是判定比索夫获胜,万分沮丧的史蒂文斯倒在了地上,他甚至想到了去年去世的祖父:“我感觉糟透了,我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失望了,我的教练、朋友、陪练、家人。我们是来争夺金牌的,而不是别的。”在比赛场上没有人这么想,离场时史蒂文斯的教练高举起他的手臂,全场观众也向对待胜利者那样起立鼓掌送别这位坚强的勇士。
关键词:母爱
中文名:丘索维金娜
外文名:Oksana Chusovitina
国籍:德国
出生地:乌兹别克斯坦 布哈拉
出生日期:1975年6月19日
运动项目:女子竞技体操
专业特点:跳马、自由体操
主要奖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团体冠军
2008年北京奥运会跳马银牌
1991年印第安纳世锦赛团体冠军
1991年印第安纳世锦赛自由操冠军
2003年安纳海姆世锦赛跳马冠军
你未痊愈 我不敢老
“当我完成第二次试跳之后,我告诉自己,‘这是你这辈子的最后一次了。’”37岁的丘索维金娜在伦敦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中最终名列第五名,六次参加奥运会的体操元老这次没能带走奖牌,但无疑留下了一个久久流传的故事。因为儿子罹患癌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丘索维金娜为了给孩子治病加入德国国籍,并一直坚持到今天。
这是一位执著的选手,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还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现。本届奥运会之后,丘索维金娜宣布退役,她表示感谢多年来帮助她、资助她的人们。“我对我的比赛很开心了,”丘索维金娜说,“现在,正常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我想感谢每一个看比赛的人,感谢他们的支持。”
为了替儿子筹集医药费,丘索维金娜一直同年龄比自己小很多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在代表三个国家征战了六届奥运会之后,她终于可以休息了。赛后丘索维金娜说道:“我现在可以停下了,我很开心,我没有受伤,我还是个妈妈。”接下去这位老将最向往的事情,就是一家三口好好度个假。在国际赛场征战了21个年头,她从来没有和丈夫、儿子一起出去旅游过,每年夏天儿子放假的时候,她总是在为体操锦标赛备战。全家已经想好了首个家庭假日的目的地:美国。丘索维金娜要带着儿子去探望自己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的队友博金斯卡娅。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丁易文
分享到: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