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不仅是全球球迷的狂欢,更成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独特舞台。作为邻邦,中国虽未参赛,却以另一种方式深度参与——从赞助商到球迷群体,从媒体转播到文化输出,这场赛事悄然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
万达、海信等中国企业作为官方赞助商频繁亮相赛场广告牌,“中国制造”的吉祥物扎比瓦卡玩偶更成为热门纪念品。莫斯科红场旁的球迷区里,随处可见挥舞五星红旗的中国游客,他们用汉语助威声为冷门球队加油的画面,被俄罗斯媒体称为“最可爱的跨界支持”。
“中国球迷的热情让我惊讶,他们甚至为埃及队编了中文加油歌。”——俄罗斯当地志愿者安娜
赛事期间,圣彼得堡的中餐馆推出“世界杯套餐”,用饺子和火锅接待各国球迷;而中国社交媒体上,#俄罗斯冷知识#话题阅读量突破10亿,网友自发科普俄式应援文化。俄罗斯驻华使馆则发起“足球汉语桥”活动,邀请中国球迷用俄语解说精彩进球。
这场体育盛事最终超越了竞技本身。当克罗地亚队创造历史时,北京三里屯的俄罗斯酒吧里,中俄球迷碰杯的画面,或许正是世界杯最动人的注脚——足球无国界,热情永相通。